溶解氧 ;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其安全临界值降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当鱼群集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水温变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水质;影响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浓度。鳟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虹鳟鱼对氨氮的耐受浓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池内,如果ph为7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05~0.6毫克/升,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
药用价值;鳟鱼归经:胃经
功效:暖胃和中;止泻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鳟鱼,处处有之。状似鍕而小,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鳞细于鲜,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泄泻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鲜用
用药禁忌:患疮疡疥癣者慎服
功效分类:温里药
性味:味甘;性温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赤眼鳟的肉
出处:《中华本草》
有助于磁感应细胞的研究;德国科学家2012年7月9日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1] 报告说,他们从鳟鱼鼻部分离出磁场感应细胞,这项发现有助于理解迁徙动物如何利用地球磁场导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科学家把鳟鱼鼻腔组织的悬浮液放在光学显微镜下,然后在其周围布置好缓慢旋转的外部磁场,随后科学家通过识别细胞的旋转运动分辨出磁性细胞,并用虹吸方式将这些细胞分离出来。他们发现,这些磁性细胞含有一些富含铁的磁性颗粒,它们会固定在细胞膜上反光。这种独特结构使得磁性细胞对磁场的灵敏度比此前估计值要高出100多倍。领导研究的慕尼黑大学科学家斯特凡·埃德表示,这项发现表明,鳟鱼体内的磁性细胞有能力探测外部磁场的微小变化。科学界早已知晓某些动物可以感知地球磁场,但对其机制是否相同以及它们能多大程度上感知地磁却不清楚,因此这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磁感应动物。
鳟鱼 - 利用鳟鱼DNA回收稀土
2013年8月21日,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广岛大学和爱信精机下属的研究开发公司爱信COSMOS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使用生物DNA来回收高科技产品零部件废弃物中所含稀土的技术。该技术使用三文鱼或鳟鱼的DNA吸附稀土,并注入酸性水溶液后进行分离回收,可回收得到纯度高达90%以上的钕和镝等。
展开全文